近日,记者从安徽大学获悉,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秘书处发布“全国古籍出版社年度百佳图书(2018)”评选结果,由该校研究员编著、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徽州谱牒》(第一、二辑)荣获一等奖。
《徽州谱牒》(第一、二辑)由安徽大学刘伯山研究员编著,系首次大规模影印整理徽州谱牒出版成果,对徽学研究意义重大,可以为历史学、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民俗学、档案学等多学科领域提供丰富而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原始资料。
刘伯山研究员自1980年代以来一直关注和从事徽州文书及徽州谱牒的抢救与收集。在已出版的第一至六辑《徽州文书》中已整理影印收入39部徽州谱牒。由于《徽州文书》重在文书的整理出版,作为徽州历史文化重要遗存的大量谱牒文献难以全部纳入《徽州文书》系列中。这在客观上推动了刘伯山研究员主持以专题文献的形式组织推出《徽州谱牒》系列,以力求更为全面地展示历史上徽州地区丰厚的文化遗存,展现更加丰富的徽州历史文化研究资料。
谱牒作为家族层面的记忆,是记载宗族成员世系及事迹的档案,对考察中国传统社会基层的构建及实际运行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史料价值。古徽州社会是中原世家大族移民而形成的具有汉唐遗风的宗族社会,各宗族聚族而居,有浓厚的建祠、修谱之风。古徽州谱牒存世量大,单位密度为全国最高,且种类丰富,近乎涵盖了重视血缘关系的传统宗族社会所应能产生的民间谱牒的全部种类。
在《徽州谱牒》第一、二辑中整理出版的徽州谱牒,内容丰富。其中第一辑收入谱牒28部,涉及徽州程、戴、洪、胡、黄、柯、李、吕、潘、詹、张等11个姓氏,其中印制本12部,印制本的复印本1部,手写本13部,印制接写本2部,另有文书5份。第二辑收入谱牒28部,涉及徽州汪、王、吴、郑、周等5个姓氏,其中印制本14部,手写本13部,稿本1部,另有文书23份(册)。每种谱牒之前都附有“调查记”,介绍谱牒内容以及调研的基本情况,可为徽学研究提供更多的原始资料。
据悉,“全国古籍出版社年度百佳图书(2018)”为该奖项首次发布,此前由古工委评定的奖项称“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记者:聂静洁)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安徽全民阅读网”或“来源:本站”的作品,版权均属安徽全民阅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徽全民阅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徽全民阅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