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全民阅读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亳州:文化惠民暖人心 主题教育出实效

2020-01-09   来源: 人民网-安徽频道   作者: 武廷凯 武清海 徐白薇
【字体:

        为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去年以来,亳州市谯城区把文化惠民民生工程与主题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利用政策“读”、小品“演”、戏曲“唱”、图片“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一系列“传文化”活动。

       “非遗”进校园,爱国正当时

      “《木兰辞》中‘对镜贴花黄’的‘花黄’一词即指剪纸,说明南北朝时期在花木兰的故乡——亳州,就出现了民间剪纸艺术,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已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9年11月21日,亳州市谯城区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正在向军烈属小学学生讲解关于亳州剪纸的知识。在工作人员的剪刀下,小蝴蝶、石榴等纸样几分钟便鲜活起来,学生们新奇地看着一张张彩纸的瞬间变化。

       在校园另一侧,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引导学生们参观爱国主义图片展,并对其中的知识点进行介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新中国成立70周年辉煌历程……十几块展板深深吸引着学生们。

       据谯城区文旅体局工作人员介绍,从2019年10月份开始,谯城区图书馆举办了多场类似的图片展,还开展了文化共建图书流动站捐赠、为留守儿童送图书等活动,为市民送去丰富的精神食粮。

     “戏曲”进基层,弘扬主旋律

       2019年11月22日,在十九里镇敬老院内,传统豫剧《打金枝》、二夹弦剧目《一架老纺车》及“墙头戏”《撕蛤蟆》……轮番上演,老人们听得痴迷,笑得开怀,并不时报以热烈掌声。谯城区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孙祥忠介绍,这次演出的二夹弦新剧目《一架老纺车》入选了亳州市2019年度戏曲创作孵化计划项目,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市民的好评。

       类似的文化惠民演出,在各个乡镇都上演了多场。众多剧目既有梆剧、二夹弦,也有反映时代主旋律、弘扬道德模范精神的现代剧。亳州市演艺公司负责人刘传师介绍,目前文化惠民演出的观众,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如今,他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和民生工程带来的实惠。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多上演爱国戏,多传播正能量,才能真正做到文化为民、文化惠民、文化乐民。

       “黄金屋”飘香,村民充电忙

       去年10月份,谯城区为245个“农家书屋”配送图书17958册,总金额为31.9万元,实现乡镇所有行政村全覆盖。同时,谯城区“数字书屋”平台也实现了日常管理的技术化,支持PC在线浏览、微信订阅等多种阅读方式,成为移动的“黄金屋”。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谯城区充分利用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开展主题宣讲、党员教育、志愿服务等活动,推出主题教育宣传专题,利用宣传橱窗、文化墙等载体,为主题教育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截至目前,谯城区21个乡镇和3个社区实现了“数字书屋”全覆盖,不仅将农家书屋与农村党员教育、农业科技培训内容结合在一起,还以书屋为阵地,积极开展读书演讲比赛、农业技术经验交流等活动,使农家书屋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新阵地,成为百姓脱贫致富的“好帮手”。

     “剪纸进社区”、“爱国主义图片展”、“戏曲进乡村”……只是主题教育“传文化”系列活动的部分展现。从去年10月份以来,谯城区还开展了“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书画展”、“百场红色经典电影展演”、“非遗民舞、坠子、大鼓书展演”、主题教育宣讲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将文化惠民民生工程与主题教育相结合,自觉担负起“传文化、树自信”的使命任务,不断满足基层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才能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安徽全民阅读网”或“来源:本站”的作品,版权均属安徽全民阅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徽全民阅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徽全民阅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