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明珠”无锡钟灵毓秀,文脉悠远,是一座钟情于书、崇尚读书育人的江南书香名城。三让天下的吴泰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东林文士,以钱穆、顾毓琇、钱钟书、杨绛、胡刚复等为代表的书香望族子弟⋯⋯共同塑造了无锡崇文重教、诗礼传家的人文底色。近年来,无锡市委宣传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贺信,以及关于深化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跟时代发展,紧盯群众需求,紧贴基层实际,聚力打造具有无锡特色的新型阅读空间——“钟书房”,积极探索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的多业态融合运维创新模式,努力实现让现代化优质公共阅读资源普惠基层群众。“钟书房”建管用的典型做法被中宣部《宣传工作》简报刊发,获评2023年度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2023年度无锡市“民心工程奖”金奖。
滨湖——钟书房·芸台书社馆
坚持在“合”字上下功夫,注重高标准建设,积极打造“城市新名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我们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把建好公共阅读空间作为推进书香无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准确把握城市书房建设的运行机理和特点规律,深度挖掘本地文化资源禀赋,致力构建具有江南特质、无锡特色的新时代公共阅读空间体系。
一是注重顶层设计,谋划上做到“整合”。着眼基本要求规范“不框死”,立足基层自主创新“激活力”,研究制定《关于推进“钟书房”建设的指导性意见》,为公共阅读空间冠名“钟书房”,取“钱锺书”无锡文化昆仑之名、寓“钟情于书”之意。市委主要领导主抓,将“钟书房”项目纳入市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统筹布局、同步规划、整体推进。同时,列入市委、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和“为民办实事”内容,实施“1+100+N”建设工程,即市级建好1个“钟书房”示范点、全市建成100个左右的“钟书房”、在N个公共场所植入阅读元素打造“钟书阅读驿站”。“钟书房”建设的逐级展开,缓解了各区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压力,弥补了无锡市基层阅读服务设施建设不足的短板,并通过市场化运作,激活全社会参与新型公共文化阅读空间建设的活力,提高基层阅读设施的服务质量。
二是注重科学选址,布局上做到“结合”。根据“普惠均等、方便读者”的原则,采取新建和改建相结合的模式,兼顾地段好、人流大、覆盖人群广、周边市政设施配套好等因素,真正做到“人在哪里书房就建到哪里”。百个“钟书房”矩阵中,新建60家,在原有优质社区书房、农家书屋基础上改扩建15家,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等合建25家,服务空间逐步向全市辐射,服务时间不断向全天候延展。各“钟书房”从实际出发,通过错时、延时等方式来满足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实现了资源利用和优势互补的最大化。
三是注重文化浸润,功能上做到“融合”。将网红咖啡、茶吧、花艺等业态引入“钟书房”,强化多业态第三方市场化运维,实现品质“阅读伴侣”与书房品牌形象相互引流、相得益彰。江南大学设计学院专业团队设计的“钟书房”LOGO,极具本土文化范儿。加强公共文化空间融合融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项目,有效满足不同行业、不同人群文化需求,“钟书房”已成为群众追捧的新型城市文化空间。随着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注入,“钟书房”促进了城市书房的创新发展,日益成为群众重要的社交和娱乐平台。学生、老人、职员、自由职业者等不同群体在这里找到了归属,形成了“阅读+书店”“阅读+轻食”“阅读+旅游”“阅读+艺术”等服务形式。具有百年历史的无锡钟楼书院被活化利用,提升改造为“钟书房”市级示范点,集文化展陈、休闲阅读、音乐赏析、古籍收藏保护等功能于一体,属地梁溪区文旅集团参与运维,颜值爆表,人气爆棚,被央视新闻频道采播。
坚持在“新”字上做文章,聚焦多样化需求,有效激活“阅读新磁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我们着眼激活“钟书房”公共阅读服务的功能作用发挥,通过举办阅读推广、公益讲座、展览展演等形式,创新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阅读活动,形成全面发动、全域联动、全民行动的以“钟书房”为载体的城市阅读生活新格局,做到书香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一是聚焦价值引领,让阅读“更有意义”。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等活动,发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主动将读书征文、演讲比赛、诗歌朗诵、知识竞赛等各类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植入“钟书房”。
二是聚焦活动载体,让阅读“更有意思”。按照品质高端、主题突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思路,指导政府“灵锡”平台举办“100万惠民读书券限时抢”、指导无锡广电集团组织“故事家族”亲子故事大赛等活动,“钟书房”都是第一现场。鼓励全市各级各类“钟书房”创新开展结对共建,聚合优质资源,努力打造“一地一特色、一家一主题”的“钟书阅读”品牌。
新吴——盈香书院
三是聚焦分类指导,让阅读“更有意境”。坚持具体化、精准化、差异化,链接不同人群需求,开展精准阅读服务。针对企业职工,灵活多样办活办好满足不同能力素质、不同工作时间需求的职工读书活动;针对残疾人,开展励志故事分享会、有声阅读等线上线下各类活动;针对农民群众特别是进城务工子女、困难家庭等群体,深入开展“春风行动”;针对青少年儿童,深化青春读书会、亲子故事会、少儿诗词比赛等阅读项目。
坚持在“实”字上见成效,加强长效化管理,高标构筑“文化新地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我们坚持保障好阅读这一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钟书房”建设项目作为落实优质公共资源直达基层的有效载体,坚持以老百姓满意不满意为根本评价标准,压实压紧各级政府主体责任,下大力气解决好常态落实、长效发展的问题。
一是加强宣传推介,把好“风向标”。加大信息发布力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引导群众参与,赢得市民支持,切实形成以“钟书房”项目为牵引,构建有力推进全民阅读工作、高质量建设书香城市的生动格局。指导各地深入挖掘、总结“钟书房”建、管、用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市、区、乡镇(街道)等各级各类政府媒体平台定期宣传报道。
阅读使者全城行
二是加强激励引导,用好“指挥棒”。市对县区、县区对乡镇(街道)都将“钟书房”建设任务作为全民阅读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评估内容,各级把“钟书房”运维成效纳入文化产业发展扶持奖补的重要参考,有效提升“钟书房”建设内生动力。
三是加强经费保障,做好“助推器”。各地会同财政、发改等部门,研究设立专项资金,结合建设标准、运营绩效等方面给予优秀项目资金奖励。同时,明确将“钟书房”设施建设、阅读活动开展、阅读宣传推广等各项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并实现逐年有增加、不足可调拨。滨湖区“钟书房”旗舰馆由芸台书店参与运维,“你点单、我购书”“一小时有奖阅读”“捐书品咖香”、打卡盖章、文创设计比赛等活动极具人气,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获政府年度奖补15万元。据统计,各级财政累计投入7000余万元建设经费,并每年落实超200万元奖补,逐步打造了公共阅读空间“公益性+市场化”第三方多业态融合运维新模式。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安徽全民阅读网”或“来源:本站”的作品,版权均属安徽全民阅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徽全民阅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徽全民阅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