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全民阅读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学出版

2025-01-15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王志祥
【字体:

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当前,传统的文学出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数字技术深刻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人工智能深度嵌入出版生产环节。文学出版必须从互联网思维、新技术革新、新运营模式等维度进行深度变革,顺应数字时代之变。

秉持互联网思维,重塑出版价值认知。传统的文学出版专注于对文学作品的精心编辑与打磨,在坚守内容至上理念的同时,也要对产品定位有更为清晰的认知。一方面要树立用户思维,不再仅从创作者角度出发,而是以读者为中心,分析不同年龄、地域、兴趣群体对某类型文学作品的偏好,为读者群体画像,为选题策划提供依据。另一方面要强化品牌意识,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文学品牌,通过优质内容与独特风格提升品牌价值。

强化技术融合,构建多元出版生态。2024年4月发布的第二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80.3%,呈逐年上升趋势。纸质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变,是出版业转型的必由之路。在内容生产环节,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在出版业已崭露头角,大幅提升了出版效率与质量。电子编辑系统使文字编辑、排版设计更为便捷高效,人工智能辅助校对极大降低错漏率。在传播渠道和内容上,要积极开发和拓展数字传播平台,将文学作品进行针对性改造,使之更符合当下读者的阅读习惯。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和网络传播平台的强大传播力进行图书营销,吸引读者关注,采取丰富多样的线上线下交流场景,提高读者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努力构建起纸质图书、数字产品、有声读物、网络传播等相互补充的多元出版生态。

转变传统运营思维,建立出版产业链条。深入研究信息时代出版规律,转变传统出版运营思维,拓展出版产业链,强化多元输出。文学是许多艺术样式的母本。文学出版机构在选题策划阶段就应该考虑作品IP转化潜力,与作者形成共同体,与影视、动漫、游戏等文艺产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及时进行文学作品IP转化。要充分挖掘作品文化内涵,积极进行文创产品开发,紧紧围绕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形象、场景,设计制作各类符合当下潮流的文创产品,充分挖掘出版产业链的整体价值。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安徽全民阅读网”或“来源:本站”的作品,版权均属安徽全民阅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徽全民阅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徽全民阅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