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全民阅读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让城市书房成为“文化湿地”

2019-11-21   来源: 中安在线   作者: 刘根生
【字体:

       梁学厚今年83岁,腿脚不好,每天固执地掐着表从家出发,走上40分钟,赶在九点半到这儿看书。卫红两年前退休后,因为“不想孙子说自己是个蠢货”,天天来“城市书房”读上8小时,像上班一样。这是个并不算大的“城市公共书房”,隐在广东清远市清城区北江绿树环抱的江心岛上。

  如今,城市书房已经不再是一个新名词。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服务理念的不断更新,为了向公众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公共文化产品,许多公共图书馆主动而为,积极探索升级服务模式,在城市建起了许多样式新颖的城市书房。这些城市书房星罗棋布于不同的区域,与公共图书馆一样“通借通还”的属性使其更有人性化的温度,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梗阻的弊端。

  从过去单纯地等候读者上门,到顺应社会发展之变,通过延伸“文化末梢”的方式去主动服务读者,城市书房以灵活、轻松、多样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这种变化不仅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喜人成果,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现实中我们也发现,一些城市书房的图书配置明显跑偏,都市情感和职场攻略类的畅销书不少,而专业类和文史类的书籍却难觅踪影,这显然不太合适。

  表面上看,城市书房不仅是一处可以让市民安心阅读的文化空间,不少城市书房还具有强大的休闲娱乐功能,大家可以在这里放松心情,让灵魂得到滋养。而实际上,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大大小小的城市书房星罗棋布于百姓的生活空间里,释放出的浓浓的文化气息,正一刻不停地给我们的城市提供文化养分,滋润着城市的每一块土地、每一片天空、每一寸肌肤,让我们的城市始终年轻有活力。

  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去看,城市书房并不是公共图书馆服务向基层的简单延伸,其温馨的氛围、舒适的环境和暖心的格调所打造出的别样文化空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座城市温润而坚定的文化脉搏。在这里,没有贫穷与富有之分、没有高贵与低贱之别,有的只是一群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爱好但是对文化有着共同追求、对未来有着美好憧憬的人在一起而凝聚成的积极向上的力量,这是让一座城市更有品位的重要依托。

  当然,城市书房的发展也要做好合理规划,既要符合实际,也要有科学性和前瞻性,更要能彰显出一座城市独特的性格和属性。要避免同质化的倾向,多为群众提供精细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要能够借助“互联网+”等手段,使城市书房与城市的文化底蕴相对接、相融合、相匹配,成为可以涵养城市品位的“文化湿地”,不断推动城市文明进步。(刘根生)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安徽全民阅读网”或“来源:本站”的作品,版权均属安徽全民阅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徽全民阅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徽全民阅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