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上海市文史研究馆近日联合举办《成语里的中国通史》出版座谈会。
《成语里的中国通史》由成语缀集而成,有媒体评价该书首创了中国通史“成语体”。这一创意出自作者之一郭志坤。
郭志坤在长期的中国古代历史研究和历史学普及工作中,意识到大量的中国成语是弘扬中华文化的最好形式。10年前,从上海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岗位上退下来后,郭志坤便寻上老搭档、历史学家陈雪良一起着手创作。
中国成语数以万计,如何选择?如何将它们有机地编串起来?两位作者选择了历史这根线。书中所选取的成语皆与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密切相关,全书的编排也以朝代更迭为时间线。
书中,每个历史时期都被成语绘画成有特色的历史拼图。读“烽火戏诸侯”“问鼎中原”“胡服骑射”“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成语,相当于领略春秋战国500年,其中有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军营中的运筹帷幄、外交场合的谋略交锋;读“竹林七贤”“不知有汉,何论魏晋”“不为五斗米折腰”等成语,就会知道魏晋时期,一批文人风骨峭峻;读“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遗风”等成语,就能感知大唐盛世,诗的王朝。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该书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把蕴含了中华传统精髓的一个个成语串联起来,形成一部丰富翔实而又充满现场感的中国通史。
“用大家所熟悉的成语来讲中国历史故事,用大家喜闻乐见的办法把中国历史、中国文化讲到年轻人心里,讲到小孩心里,讲到最普遍的大众心里,这是一个时代的使命。从这个角度看,本书的编辑和出版是非常有意义的。”复旦大学资深特聘教授姜义华说。
《成语里的中国通史》也是一部生动的史学普及读物。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张海英说,在戏说历史曾经成风的情况下,严谨、系统、雅俗共赏的史学著作尤为难能可贵。
该书责编郭立群告诉记者,两位作者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仅查阅的相关资料就堆积有半墙高。书中每引述一个成语,或考之于典籍,或引之于神话,或征之于考古材料,绝没有随意虚构的。出版社在严格执行三审三校中,又逐条核对原著、核对原文。
“现在‘十年磨一剑’的图书还是太少。”会上,上海市出版协会原主席江曾培对两位作者表达了钦佩。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安徽全民阅读网”或“来源:本站”的作品,版权均属安徽全民阅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徽全民阅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徽全民阅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