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芜湖市在城市建设中聚焦市民关注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大力推进芜湖书房建设,一座座芜湖书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映衬着星罗棋布的山河林海,成为了这座“创新之城”一抹靓丽的底色。
特色活动遍地开花,为城市书房带来“新玩法”
“活动的持续开展可以为我们的书房带来人气和新鲜度。”芜湖市图书馆办公室主任贾慧向笔者表示,“如果一直是那些书固定地摆在那,每天都是这个空间,大家来多了,时间长了,有的时候可能就腻了。而这时我们推出一些特色的活动,不仅活动本身的内容能够助推全民阅读的风气,这种推陈出新的形式更是盘活了书房逐渐下降的热度。”
全民阅读是提升我国公民素质、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自2021年起,芜湖市在全市范围启动城市书房建设,并以此为契机推进“阅˙芜湖”系列活动全面改版升级,借助芜湖书房平台,加强社会合作,强化资源整合,联合芜湖市文联、共青团、地方志、高校等社会力量,积极导入各类文化群体,将阅读融入芜湖特色资源和文化元素之中。面向不同读者群体,还相继开发了“阅˙芜湖 城市记忆讲坛”“阅˙芜湖 名家讲堂”“阅˙芜湖 鸠兹学堂”“阅˙芜湖 悦动听”等多个子活动,建立起了一个全面而立体的文化活动体系。
“希望这些活动的举办能够让更多的人走进书房、爱上阅读。”贾慧总结道。
探寻城市记忆密码,厚植本土文化自信
走进青山环抱的赤铸书院,抬眼望去,一排以“城市记忆”为主题的书架十分引人注目。“这一列书架是专门用来陈列那些讲述芜湖本地历史文化或者有关于本土文化的书籍的。”书院负责人魏晓黎表示,“不仅我们书房,咱们芜湖的每一家城市书房都开辟了这样一个专栏,用来宣传和传承我们本土的历史文化。”
除了在书籍的选择上,在活动的举办中也能看出芜湖书房对本土文化宣传的重视。例如,“阅·芜湖”系列阅读推广活动中就有“城市记忆讲坛”这一模块,它是以芜湖历史、两江文化、江城美食、城市建筑等独具芜湖本土特色的内容作为主题举办的公益文化讲座,邀请本地专家学者走进公共图书馆、芜湖书房,讲述地方历史与文化故事,迄今已开讲66场次,参加活动读者逾1.5万人次,推动了地方文献的阅读推广。
“只有了解这个城市,你才会更深刻的去爱它。”魏晓黎感慨道:“无论你是到这里上学的大学生,还是从外地过来工作的打工族,又或者是对本土文化感兴趣的老芜湖人,都可以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去了解我们芜湖的历史和文化,进而去更深的研究它、宣传它。”
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共同建设书香城市
位于芜湖古城的占川书局是全市首家由民间资本建设运营的城市书房,由占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资完成,政府对此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奖补。对此,负责人陈群解释说:“政府是一个大方向的引导,民间力量则是更灵活的组成部分,社会力量作为政府的补充,可以减轻政府投资的压力,更好的对书房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帮助政府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其他的文化建设和民生实事中来。这种合作模式不仅能够稳定投资回报,还能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书房建设中来。”
不止企业,各大高校也积极参与了书房活动的举办,悦享书吧的“绘画鹿”小小画家活动就是其中一例。在现场,该活动负责人向笔者介绍:“我们的项目是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和创新创业学院共同孵化的。2021年我们一群大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通过项目落地转化,然后形成了现在的一个绘画少儿美育的品牌,目前已在芜湖书房,包括社区文化空间,开展一项的半公益性质活动。我们也是希望把这个品牌持续地做下去,希望辐射到更多的芜湖书房和社区文化空间,将在明年计划整个芜湖市布点成功,后续有望向其他周边城市进行品牌复制。”
随着更多社会力量的加入和品牌的持续推广,芜湖书房有望成为城市文化的新地标,进一步推动书香城市建设。同时,这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即政府引导和民间参与相结合,是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重要途径。
展望未来,芜湖市将继续以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为引领,不断探索和创新文化惠民的新模式、新路径,以更加丰富的文化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文化的光芒照亮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也让芜湖这颗长江之畔的璀璨明珠更加熠熠生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安徽全民阅读网”或“来源:本站”的作品,版权均属安徽全民阅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徽全民阅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徽全民阅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