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一切都随着时代的步伐阔步前行,教育也在不断的改革中逐渐找准了前进的方向。“双减”背景下,如何减负提质,让学生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读书习惯尤为重要,良好的读书习惯不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语文综合素质,而且促使他们全面发展,为日后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潜山市卫民初中文科组老师在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许玉霞的带领下,推出了初中阶段的“阅读工程”活动。
阅读经典,让教育回归本源
《论语》是中华经典文集之一,诵读《论语》是学生学习中华优秀文化的一种好方法,更是培养兴趣的好途径。卫民初中精选一书,积极开展《论语》诵读活动。
每日一读:该校的七至九年级学生,每天早晨安排20分钟时间,进行经典诵读。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吟诵《论语》。
每周一课:各年级每周安排星期五下午的一节课时间,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诵读。每个班级都会下载经典诵读的音频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正音断句,务求读音正确、流利,直达到熟读成诵的水平。
每月一评:每月月底各班通过诵读比赛,评出读书明星,每班评出十名同学为班级“读书标兵”。
假日亲子共读:经典诵读除了在校内进行,学校还在每月月假和寒暑假之时,要求每天在家中坚持不懈诵读,并将《论语》中的精粹部分融入实际生活,月假德育作业的安排,例如:主动承担一项家务,整理自己的房间,为父母长辈捶背、洗脚,亲子共同诵读论语等。
成果展示:每个学期末,学校各班以《论语》中的典型故事为内容,通过舞蹈、吟唱、书画等艺术表演形式,展示本学期学习传统文化的成效,进一步提升经典诵读的艺术表现力、感染力。
开设阅读课,搭建阅读平台
学校专门开设了阅读课,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以及营造良好的学习语文的氛围。
各年级每周均开设四节阅读课,学生自主阅读学校统一安排的经典名著,并对书本内容进行思考和批注。学生以多样的形式展示书籍的精彩片段、中心思想和深远启示等。老师在旁进行思想引导和评价点拨,从而达到交流学习、共同提高的效果。相信我们学校的学生在一节节阅读课的影响下,培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品味到语言的文学美、意境美、思想美,感悟到了语文学科的博大精深,对学习语文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假期坚持阅读,让阅读涵养学生品格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语文这一门课程特点是阅读量没有止境的,长期坚持阅读,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涵养学生的品格,从而促使学生语言、写作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
寒暑假期间以阅读为主要作业——“读一本好书”,并且对每天的阅读页数及阅读批注作出了明确的要求,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一个家庭对孩子阅读习惯的熏陶,自然是举足轻重的,学生与父母共同读书、分享心得、共享读书之乐,让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接近假期尾声的时候,学生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背诵下来,以演讲的形式拍摄成视频,发送至班级群,使全班同学在假期共享图书的喜悦同时,培养起学习语文的兴趣。
假期结束后,为了让学生分享假期阅读的成果,全校举办“读书让生活更精彩”为主题的阅读交流会,学生表达着自己独特的见解,焕发着自己活跃的思维,让他们更全面的看待事物,从阅读中,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这种喜悦会坚定孩子们坚持阅读的决心和学习语文学科的兴趣。
“双减”工作的落地,是要教师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卫民初中语文教研组老师表示,他们还将不断学习研讨,在阅读作业中不断改进创新,使“阅读工程”日渐完善。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安徽全民阅读网”或“来源:本站”的作品,版权均属安徽全民阅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徽全民阅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安徽全民阅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